編者點評 受整個經濟大環境的影響,納斯達克市場在低谷徘徊,大多數網絡公司市值下跌,共縮減了7200億美元,香港創業板也是一蹶不振。種種跡象表明,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經濟正在世界範圍內接受考驗。但以互聯網為依托的網絡經濟仍然在不斷擴張滲透,成為影響經濟增長、收入分配、國際分工和國家競爭的核心因素。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經濟的高速增長、國際地位的提高都為發展網絡經濟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網絡經濟發展還剛剛起步,無論是網民數目、網上交易量、配送手段、網絡基礎設施還是相應的外部環境,還不足以保證網絡經濟的正常運轉,因此,必須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本國網絡經濟發展的模式、加強政府的引導功能、提高電信與網絡市場的開放度、加快信息產品製造業的發展及改善網絡經濟發展的體制環境,從而帶動網絡經濟在中國的深入發展。
  一、發展網絡經濟是中國加快現代化的戰略選擇

  以因特網和電子商務為基礎的全新的商業模式,以及相關信息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的新增長點。網絡經濟與經濟全球化相互作用,促進了圍繞信息產業與相關服務業的技術轉移、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分工格局的變化。因此,發展網絡經濟已經不單純是一個信息技術的運用和商務模式的選擇問題,而是適應國際經濟環境變化,融入全球經濟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選擇。對發達國家而言,網絡經濟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對處於工業化進程中的中國,則是加快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歷史機遇。

  21世紀初期,中國既要加快工業化進程,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實現既定目標,同時又要面對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戰。信息技術的廣泛滲透和關聯帶動作用,使得今天的工業化越來越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持,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工業競爭力的關鍵性因素之一。按照傳統模式,在傳統技術平台上推進工業化,已經難以為繼。中國在第十個五年計劃明確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加快傳統產業的提升和改造,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這是中國工業化戰略的重大調整,對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必將產生深遠影響。中國不可能跳過工業化來實現信息化,但是又不能等工業化完成以後再來搞信息化,必須在工業化同時抓信息化,促進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等新技術和新的商業模式向傳統產業領域的滲透,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

  發展網絡經濟對於21世紀初期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在於:

  1. 促進中國在更廣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分工,充分發揮比較優勢,進入許多過去難以進入的產業領域,提高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

  2. 網絡經濟的迅速傳播,使相關產品和服務價格下降,而質量性能不斷改善,使中國可以較少的投入,縮短在信息技術應用和信息服務領域與發達國家的距離,可直接應用較成熟的硬件、軟件系統,建設較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和各類網絡應用系統,加速國民經濟和社會服務信息化,形成後發優勢。

  3. 為中國傳統產業提升和改造開闢了新的途徑。中國擁有相對比較優勢的輕工、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部分資本密集型產業,可以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增強國際競爭力;在交通運輸、電力、鋼鐵、有色金屬、汽車和機械裝備製造,以及金融、保險、貿易及大多數服務業,都存在網絡經濟推廣和應用的廣大空間。

  4. 促進企業生產、經營和服務等方面的重大變革,有助於提高中國企業的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5. 有效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緩解中國越來越大的資源環境壓力,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型。

  6. 加快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和與國際市場的接軌,衝破傳統的部門間和地區間的分割和障礙,促進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

  中國網絡經濟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起步,儘管目前仍處於發展初期,但是,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產業和技術支撐能力逐步增強;中國電信業改革加快推進,競爭性市場結構正逐步形成;電子商務的應用不斷擴大,2000年電子商務交易總額達到772億元。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發展網絡經濟有自己特有的優勢:市場潛力巨大,分攤在科技開發和創新上的成本相對較低;龐大而迅速增長的用戶將為網絡經濟的發展提供巨大的推動力,截至2000年底,全國上網人數達到2250萬人,連續兩年保持以6個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長,信息服務消費正在成為居民消費的重要領域之一。「十五」時期,中國將推進「三網合一」,如果允許有線電視網經營因特網業務和機頂盒等技術方面有重大突破,將會大大推進因特網在居民家庭普及與居民消費,使網絡經濟迅速越過規模效益門檻,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二、中國網絡經濟還處於起步階段

  中國是網絡經濟的跟進者,受經濟發展階段性和國民經濟信息化水平的制約,中國網絡經濟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

  (一)網民人數特別是從事商務活動的網民有限

  權威觀點認為,一個國家的網民數至少要達到1500—2000萬,才能達到電子商務能夠贏利並持續發展所必須的「門檻」。美國的網絡經濟之所以形成一定規模,是因為美國因特網用戶已達到1.1億,占美國人口的一半,佔全球因特網用戶的42%。而中國的網絡用戶雖然已達到2250萬人,但僅佔總人口的1.8%,普及率遠低於發達國家。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的網絡用戶中從事商務活動的人數極為有限,即使從事商務活動,消費能力也普遍偏低,遠沒有達到盈利「門檻」。這就是電子商務網站普遍虧損的主要原因。

  (二)網上交易水平很低

  中國1998年3月開始第一筆網上交易後,雖然電子商務公司紛紛湧現,但是網上消費水平還很低。據何家成博士對20家有代表性的電子商務公司的調查,在網上銷售的商品和服務範圍非常廣泛,涉及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實際能成交的商品並不多。以8848網站為例,該網站可供選擇的商品多達20萬種,可目前平均每月約1000萬銷售收入中,有85%是IT產品,如路由器、PC機、軟件等,購買者來自其母公司分佈在全國160多個城市的260多家加盟專賣店,剩下的15%的銷售收入中,書刊、CD、鮮花和小電器等佔了多數。大多數網站銷售額很小或者沒有銷售額,電子商務公司都處於虧損狀態,如8848今年預計虧損l億元。

  (三)電子商務手段落後

  配送手段特別是B2C的配送手段落後,貨物交付期長;支付手段落後,迫使大多數電子商務公司採用離線支付方式,如到貨付款、銀行付款、銀行轉帳、郵局匯款等。這些重要環節建設滯後,嚴重影響了電子商務的效率,制約了電子商務市場份額的提高。

  (四)網絡基礎設施落後

  雖然近年來信息基礎設施發展非常迅速,但由於歷史欠帳較多,仍不能完全適應網絡經濟發展的要求,網絡帶寬狹窄,接入技術落後,接入速率較低,網絡運行質量差,特別是作為電子商務平台的傳遞和結算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五)信息技術相對落後

  支持網絡經濟發展的國內開發和製造技術基礎薄弱,大部分採用的設備和技術都是從發達國家進口的,網絡經濟的發展還沒有有效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

  (六)缺乏相應的外部環境

  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而電子商務這種交易方式,最需要的就是良好的信用環境和可信賴的信用制度。同時,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保障。

  此外,中國初步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但是體制上還有許多不適應網絡經濟發展和應用的障礙。因此,中國發展網絡經濟既要重視網絡經濟的基礎設施、技術支撐和商務應用的建設和發展,還要重視體制創新,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網絡經濟發展之路。

  三、中國發展網絡經濟的模式選擇

  在中國現實環境下,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網絡經濟發展模式,我認為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融合傳統產業,實行「水泥」加「鼠標」的互動發展模式
  與發達國家企業商務需求促進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起步發展不同,在中國,電子商務是由IT領域和媒體發起的,網站的湧現先於內生的應用需求。目前中國B2B的電子商務明顯落後於B2C的電子商務。從現實情況看,受消費水平制約,中國B2C要達到電子商務所需的經濟規模還需要較長階段,要促使網絡經濟進入規模收益的高速增長階段,必須依托龐大的傳統產業,發展B2B電子商務。中國作為一個後起的發展中國家,在可預見的將來,傳統產業的更快增長,仍將是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這也是中國發展網絡經濟最具優勢的領域。從去年開始,以海爾、TCL、美的和中國石化為代表的傳統企業已全面進軍電子商務,這標誌著中國傳統企業也開始利用自身供應鏈和增值鏈進入電子商務領域,網絡經濟與傳統產業的融合正在出現。

  通過網絡經濟向傳統產業的滲透,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產率,帶動企業利潤和投資利潤率的上升,從而進一步誘導網絡設備和研究開發投資,形成網絡經濟與傳統產業的良性互動。目前網絡經濟與傳統產業融合出現了多種模式,包括傳統流通企業利用網絡技術,進行供應鏈管理,重組流通渠道,建立現代物流企業;網絡企業與傳統製造企業結合,或傳統企業派生出電子商務,依托大企業發展B2B電子商務網站;為中小企業提供電子商務技術和系統服務的專業化服務網站。

  (二)適應經濟發展水平多層次特點,實行多樣化發展模式

  中國的基本國情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多種經濟成分、多種技術層次並存。地區間發展水平差異也很大,沿海地區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如上海、深圳人均GDP已超過4000美元,而內陸不少省份人均GDP不足800美元,西部12個省區市的上網人數僅佔全國的20%。因此,發展網絡經濟也要選擇多樣化的模式,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提供多樣化的電子商務應用技術。發展形式上,可以是政府與行業組織推廣,企業自願組合與自主發展;傳統商業與新興商業聯合,網上營銷與網下支付組合;鼓勵發展不同層次的電子商務方式,如商務信息服務、網絡營銷、非支付型電子商務和支付型電子商務,近期主要以非支付型電子商務為主。

  (三)鼓勵對網絡設施投資的同時,積極培育網上消費需求

  我國網絡經濟的興起主要得益於近年來電信基礎設施的投資擴張和服務費用的下降。目前國內網絡經濟的利潤回報主要來自供給方的有形產品市場,而不是最終的網絡服務和電子商務。要加快發展網絡經濟,必須積極培育消費需求,使市場達到相應的「門檻」規模,進而大幅度提高利潤和投資回報,吸引更多的社會投資,形成良性循環。而要擴大網上消費需求,又必須簡化交易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服務價格,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

  (四)發揮比較優勢,促進自主創新

  發展網絡經濟,需要相應的技術支撐。信息技術開發具有大投資、高風險的特點,我們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依靠自主開發。但是,對發達國家技術的過度依賴也將影響到國內網絡經濟自身發展能力。因此,必須加快信息技術領域創新能力建設,在主要領域跟住國際先進技術的步伐,同時在一部分有相對比較優勢的領域重點突破,爭取在集成電路、高速路由器、光交換技術、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市場規模大的消費類數字產品、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和關鍵性應用軟件等自主開發上取得較大的進展。

  (五)加快體制創新,適應網絡經濟發展

  中國發展網絡經濟同時受到技術和體制的制約,但是體制的制約更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業績表明,體制創新對中國經濟發展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大力推進體制創新,建立適應網絡經濟的管理體制,打破行政壟斷和進入壁壘,推進電信業務之間,以及電信業務和廣播電視業務的互相準入,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培育競爭性的市場結構,促進電信與網絡服務降低價格,提高效率。

  四、近期應採取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政府的引導功能和部門間協調

  網絡經濟是新的經濟形態,政府管理往往滯後,在中國尤其如此。發展網絡經濟,要求制定統一的「遊戲規則」,創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和開放、創新、寬鬆的市場環境。因此,要加強政府引導功能,構建相關的法律框架,制訂相關政策和技術標準;加強產業統計,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平台;強化公共信息共享服務,盤活信息資源。同時,政府現階段還要在基礎傳輸網、寬帶接入網、廣播電視網、移動通信網等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上發揮作用,鼓勵社會投資進入網絡基礎設施領域。加強部門間協調,計劃部門負責制訂戰略性規劃,經濟貿易部門負責引導、發展和監管網上貿易,信息產業部門負責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二)提高電信和網絡市場開放度

  「十五」期間,中國電信行業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打破電信壟斷,加快推進計算機網、電信網、有線電視網的三網合一。加入世貿組織,要求中國大幅度開放國內電信運營市場,提高電信和網絡市場的開放度。因此,要進一步推進電信運營體制改革,取消對國內外投資者對傳呼、增值服務業、移動和固定電話服務業和網絡服務業的市場准人限制和地理限制,鼓勵和支持有線電視網從事網絡業務和各類網絡服務,鼓勵國內電信企業或其他領域的企業進入電信市場進行資產重組。

  (三)以電子商務和網絡應用為重點推動網絡經濟發展

  鼓勵大中型企業建立與生產流程、市場營銷、研究開發、售後服務、管理決策緊密結合的互聯網,利用電子商務,拓展市場;重點推進金融、商貿、稅收、海關、旅遊、鐵路、民航、公路、航運、鋼鐵、石化、汽車、建材等行業以及有條件的地區發展電子商務,逐步形成規模化的網上交易市場環境;開展政府對企業(G2B)的電子商務業務,在網上實行政府採購、國家投資項目招投標和進出口管理等業務。同時,加速發展網絡教育,促進網絡在各類正規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普及,大力支持落後地區發展遠程教育;鼓勵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開辦遠程醫療信息網和服務網,提供醫療與健康咨詢、遠程會診等服務。

  (四)加快發展信息產品製造業

  加快信息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信息產品和服務從低端到高端的逐級攀升;鼓勵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擴大國內外企業市場佔有率;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國門,對外投資;在重點技術發展領域,加強國際合作,促進與世界著名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提高對關鍵性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等方面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大政府對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投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鼓勵企業投資信息技術及裝備,實行有區別的加速折舊率和稅前所得抵扣。

  (五)改善網絡經濟發展的體制環境

  建立良好的法制環境,制定與因特網和電子商務發展相關的法規,嚴格執法與執法監督;建立良好的信用環境,逐步建立企業、各類機構、家庭和個人信用記錄,形成社會化信用體系,為網絡交易市場的建立奠定基礎;建立良好的金融環境,發展資本市場,鼓勵符合條件的網絡企業海外上市,創辦國內二板市場,支持發展民間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re1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